参考文献
[1] 张越,王伯伊,李冉,等. 多站融合的商业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[J] . 供用电,2019,36(6):62-66.
[2] 王伯伊,张越,刘明波,等.“多站融合”运营模式的探索研究[J] .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,2019,17(7):41-45.
[3] 郑明正,盛文玥.“多站融合”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中的应用与实践[J]. 自动化应用,2020(9):73-75.
[4] 陆璐. 面向 5G 网络的边缘计算技术研究[J] .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,2018(11):1-6.
[5] 谭波, 杨建军, 鲁海亮, 等. 接地网电位升对 10 kV 避雷器的反击仿真分析[J] . 高电压技术,2013,39(5):1265-1272.
[6] 陈绍东,张义军,颜旭,等. 一次触发闪电地电位抬升引发的氧化锌电涌保护器损坏事件分析[J] .热带气象学报,2021,37(3):320-328.
[7] 颜旭,张义军,杜赛,等. 触发闪电产生的地网地电位抬升及暂态效应[J] . 应用气象学报,2020,31(2):247-256.
[8] 朱良,陈绍东,颜旭,等. 基于触发闪电的共用地网雷电流分布观测及分析[J] . 高电压技术,2018,44(2):1-8.
[9] 余炜,余云光,王允光,等. 基于 CDEGS 变电站大型接地网安全性状态诊断及分析[J] . 电力设备管理,2021(4):67-69.
[10] 鲁志伟,文习山,史艳玲,等. 大型变电站接地网工频接地参数的数值计算[J] .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,2003,23(12):89-93.
[11] 杨波,柴露,李静,等. 变电站接地网冲击性能参数的分析与研究[J]. 红水河,2021,40(5):58-62.
[12] 吴明. 浅析通信基站电源设备安全运行防护原理与解决办法[J] . 信息通信技术,2009,3(6):66-70.
[13] 卢山. 通信机房综合防雷接地措施及防雷设施监测技术研究[J]. 电子世界,2021(11):67-68.
[14] 帅起阳. 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防雷接地解决方案[J]. 电子制作,2015(11):182.